失败的舆情处置:不是说话没说好 而是工作没做好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  陶凯龙

K1373次列车旅客砸窗事件连续上热搜,7月5日,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关于K1373次客车滞留东孝站的再次情况说明,对于砸窗事件,铁路部门如此回应: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,认为客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、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.5米、事发时为夜晚、车外无照明、开启车门可能存在旅客下车摔伤人身安全风险,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。

微信图片_20250705213343

三日之内,K1373次列车旅客砸窗事件铁路部门二次官方通报,要说不重视舆情,恐怕厂里说不过去,但是为什么公众却不买账,舆论一边倒式批评铁路部门没有担当,急于为自己辩解,如新黄河时评:通报缺乏共情和歉意,相比应急预案的不足,列车工作人员教条地等待上级通知更令人忧心,公众忧虑之处就在于在千钧一发之时,本应对旅客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并灵活变通的基层人员,唯上而不唯实。

正所谓:车窗易补,人心难补。

著名前时政记者褚朝新:《高速铁路动车组车辆故障应急处置办法 》,明确规定:停车超过20分钟时开启应急通风系统或配合客运人员开门通风。若应急通风蓄电池低压保护,应急通风装置停止工作,无法保证车内通风时,随车机械师向列车长报告,由列车长组织安装防护网、打开车门通风。

同时明确规定动车组空调失效按照《关于印发<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>的通知》(铁运 〔2010〕175号)要求办理。建议提级调查,让更高层面的部门来调查,或者让应急部门来调查,看看此次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是否符合正常的程序。

  笔者陶凯龙认为,与其说通报中的话没说好,或者说没有表达好,其根本就不是媒介素养能力缺乏的问题,而是工作没做好,但是又急于撇清关系,没有担当,没有作为的表现。

  可以说这是一场失败的公关,也是一场失败的舆情处置。

微信图片_20250705213353

  表面看通报是说明了现场的实际情况,但是极其缺乏人文关怀和服务精神,并且针对公众最关心的是否按章操作,是否符合紧急避险的原则以及为什么教育砸窗乘客,都没有给予明确说明。

 而这些或许才是公众最关心的和最不满的。

 这些可能存在问题或者不足的地方,或许才是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。

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担当和作为在一些单位和领导眼中成为禁区,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躺平式执政管理成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四处蔓延,变形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时刻存在,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普遍,于国于民绝对不是好事,毕竟治国在于治吏。

 但愿这是最后一起舆情公关失败,从中取得的教训、也是最最重要的是如何立足岗位,做好自己分内的事,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!